一大早沒什麼車,還滿順暢的
天氣不錯,是個掃墓的好天~
下草屯,轉烏日,看到四面佛,就快到囉~
掃曾祖父母的墓,對我來說沒有什麼感覺,跟掃爺爺奶奶的墓相比,
少了點那樣心靈的對話,那樣的思念
唯一的感覺就是,這是我小時候的印象,
「每次掃墓都好多人喔,掃完墓大夥會一起吃飯...」
這是大家族的大型掃墓。
從哪一年開始?我已經沒有回家掃墓了,忘了...
退伍後,我回到家,又在一次參與大型掃墓,感覺都不一樣了...
小時候掃墓,會有種等下就有好多東西可以吃的期待‧但是天氣好熱,燒紙錢也好熱
也喜歡爬上墓塚撒墓紙、剝蛋殼,
現在長大了,大人們還是一樣會叫我做一樣的事。
掃個墓,大概不超過2個小時,因為現在都已經花錢請人打掃了,
擺祭品,祭拜,添酒三次,擲杯,燒紙錢,收拾,回家
以前老一輩還在時,大夥會談起過往,以前的種種,
現在,當年的大人們也變成老一輩的了,卻是在討論著現在,你和我的生活,
有時候覺得掃墓,其實不止是對先人的懷念,更是一種家族性聯絡感情的方式,
大夥都同姓,原至同樣的血源,卻彼此分散各地,每年的今天才會再相遇,
當然,有時候再相遇,卻是某人的婚禮,喪禮。
一個家族的興旺,或許對於現在人而言已不復再,又不是什麼大企業、大家族,
曾祖父有四個兒子,爺爺是老么,三房斷房,來掃墓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...
以前來掃墓的人,大大小小加起來應該是現在的兩倍以上
除了曾祖父母外,還有伯公的墓,三座+一座的墓,在我們家族的墓中間,夾著一塊小小不起眼的墓‧
我已經忘了當初這個小墓的主人是誰了(非我家族成員),但好幾年了,都會一起祭拜。
百姓公廟
辜家的大墓,哪一個辜家,就你知道的辜家囉~
客家人養的雞是黃色的,因為是吃玉米長大了,在掃墓的時候會比雞的大小,
愈大愈有面子, 每次看祭品的準備,大多是雞、豬肉、豆干、蛋、粿、水果、餅乾。
為什麼沒有肯德基XDD,傳統的東西,到現在是不是需要改進呢?為什麼不準備碗筷呢?
土地公,其實還有一個龍神
這一次掃墓,大家都在趕進度,印象中好像還沒擲杯,就因為怕紙錢太多燒不完先燒了,
結果大家也就把紙錢燒完就收拾回家了...喔對了~還要放鞭炮!
燒紙錢要小心,千萬別引起大火了,每年清明總會上演的新聞...
本來以為這次掃墓會碰面 堂堂妹-吳思璇
不過只有她父親來,因為堂伯父與伯母已經離婚了,這是二房的事,我不清楚
但是,我知道的是,這位堂堂妹現在在冰淇淋少女組裡當任隊長-喜樂
那也不重要,都已經好幾年了,早就沒印象了
這個禮拜可能要掃爺爺奶奶的墓了,客家人總是掃清明前,
我不知道原因,但這樣比較好,不會人擠人,也可以避開雨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