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在台中時,casper告知我原本的炸彈蔥油餅,已經由車子改成房子,賺錢賺到買房子了
突然有人告知這裡已變成蔥油餅街了,剛好在去完松園別館看到蔥油餅的大型看板,就想來找找看...
不過進來的時候,並沒有看到所謂的蔥油餅街相關的指示牌或路標,是我沒找到嗎?
雖然來這賣餅的人便多了,但這裡的建築依舊還是老樣
我想說的是...這裡一樣是叫做復興街啊XD
舊門牌比新門牌少了10號
我想,台灣到處都充滿如此的在地文化,在地的飲食文化,藉由觀光的推展,演變成觀光景點,
但是,這裡的蔥油餅並不會讓外地人有那種感動的感覺,因為這是屬於花蓮的羈絆。
就如同提拉米蘇(話說新門市我還是沒機會去看看),因為在花蓮就那麼一家,在花蓮就他在賣,對花蓮的人來說是一種羈絆,
但他到外地時,就變成產品,變成花蓮特產,但當外地開啟門市時,吃的人並沒有那樣的羈絆,對於為什麼要買來吃的意義,疑惑了。
在外地吃到家鄉的東西,是種思念,是種牽引
但如果台中也開一堆麻糬店,花蓮也賣大甲奶油酥餅
特色都不特色了,為什麼要去遺失家鄉的味道呢
因為買不到,所以會有等待,因為有等待,所以增加了思念的濃度。
不過我太早來了,要下午才有蔥油餅吃......
下一篇→[1945美式餐廳]
全站熱搜